她继续:“太好了,我就知道。刚才在书店看到你走下楼梯,我就在想,老陈会明白的。我一直坐在楼梯等你上来。”
大概在小希的印象中,我是个见多识广、通情达理的人。我喜欢别人对我有这个印象。
我指一下长椅说:“我们坐一会。”
我这个建议是对的,坐下后她放松了,闭上眼睛说:“终于,终于。”
他曾是我喜欢的那种女人,这么多年轮廓和体型都没有变样,可是脸缺保养多了皱纹,头发灰白也不去染,而且,越发忧郁。
她好像在闭目养神。我看着看着,怦然心动一下,还是喜欢这个女人,我喜欢忧郁的女人。
她闭着眼睛说:“我连个谈话的人都没有,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少到生命不再值得留恋。”
我说:“别犯傻,谁不孤独,再孤独也得活着。”
她没有理会我的陈腔滥调:“没人记,我记。没人说,我说。难道是我疯了?什么痕迹都没有了,什么证据都没了,都没人管。”
我喜欢她说北京话的腔调。
她闭着眼睛说:“你说,我们算是老朋友了,怎么就这么多年都不见,你说说。”
“我以为你出国了呢。”
“没有!”
“没有就好,现在大家都说,哪里都不如中国。”
她睁开眼睛,瞪着我。我不明她的用意,故意面无表情。她露出笑容:“亏你有心情开玩笑。”我哪是在开玩笑,但我立即顺着她,也笑一笑。
她说:“差点以为是我儿子在说话。”
“你儿子,刚才你说不要说他,你们怎么啦?”
她语气怪怪的:“他,好得很,在北大念法学,入了党。”
我含糊说:“那,很好,将来好找工作!”
她说:“他要进中宣部。”
我以为听错,该是中移动、中石化、中银、中信之类吧。“中宣部?”
小希点头。
我说:“中宣部可以报考吗?”
“他说是他人生的目标。他主意大了去了!我受不了,我跟他没话。你见着他,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我在享受,与小希挨坐着,有一种幸福感。好一个初春的下午,阳光明媚,和暖得老先生老太太都又到公园来消磨时间了,也有些烟民在抽烟…烟民?两位烟民一根烟抽完,再抽第二根。我爱看侦探推理小说,我还真写过侦探推理小说,这样的情景很有幻想余地,可以是一段跟踪的情节。不过在现实里,我只是个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的畅销书作家,并无一点被跟踪的价值。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烟民,很平常。
我听小希还在向我倾诉:“这算添乱吗?算折腾吗?是,这儿没我的事,但是总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怎么说变就变了?我不明白,我受不了。”我心想,小希受了什么刺激?她儿子,还是她个人噩梦般的过去有后遗症?
她看着我说:“有一次在蓝旗营一家小馆,跟一个你们台湾男人相亲,是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上至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下至金融投资世界大局,没完没了,没有他不知道的,把我闷得,到我刚说了几句政府的不是,他竟然教训我,说我不知足、不懂感恩,把我气坏了,真想抽他,太可恶了。”
“台湾男人也不见得个个如此”,我觉得有必要替“我们”台湾男人说句话,然后好奇地问:“后来你跟那人怎么啦?”
她现出笑容:“他只顾着教训我,屁股就坐了一个椅子边儿,隔桌有个挺高挺壮的男孩结完帐起来,走过的时候故意猛撞了一下他的椅子,他噗通摔在地上。”
“男孩?”我问。
小希:“年轻小伙子啦!”
“那小伙子有什么表示?”
“什么表示?就走了呗!乐死我了。”
“你认识他?”
“不认识。倒真想认识。”
我有点吃醋:“暴力,不太好吧!”
“我觉得好得很。我现在整天想抽人嘴巴。”
小希生命中见过太多暴力,难免受影响,我想起了自己当年不敢和她过分接近的原因。“那台湾男人后来怎样?”
“他凶巴巴的站起来,想开骂,又找不到对象,就骂了一句‘没文化’。你看,你们台湾人还是看不起我们。”
“现在哪敢?”我知道以前两岸三地人心底都有点互相瞧不起,不过现在怕都改变了。
我问:“那次相亲就黄了?”
小希说:“人家想找年轻的。”
我心想,女人不该不染头发。“你生活还可以吗?”
她锁一下额,翘一下嘴,在阳光下暴露了更多皱纹:“生活可以,周围的人都变了,心里难受,现在跟你聊聊,好多了,很久没跟人聊…”
她突然停下,一脸茫然的望着前方地面。顺着它的目光看过去,我有些疑惑,到底是西斜的阳光穿过干枯的树枝筛落的一地斑驳碎影吸引了她,还是她忽然想起些什么而走神了?片刻,她回过神来:“哎呀,我得走了,待会高峰车挤。”
我把名片给她:“我们约吃饭,跟你妈、儿子。”
她温柔的说:“看吧。”她站起来,说一声“走了”,就走了。
小希步伐还挺快,我放肆的注目看,从后面看还真有看头,身材、动姿都像年轻女人。她从公园南侧出去,我愉悦的漫步走向公园东侧出口,突然想起两个烟民,转身一看,发觉他们也已走到公园南侧出口处,我看到小希右拐往美术馆方向,走出我的视线,那两个烟民等了几秒钟,也跟着往美术馆方向走。
三里屯的盛世
我不想马上回家,打车到三里屯太古村找星巴克坐坐。自从旺旺集团收购了星巴克之后,一些中式饮品就被开发成了全球化饮品,像我手中的桂圆龙井拿铁,口味就非常好,据说巴格达、贝鲁特、喀布尔等伊斯兰重建城市都在热卖,连非洲的安哥拉卢安达、苏丹喀士穆、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都开了店,是星巴克旺旺与一家叫欧非拉友谊投资公司的中资企业共同开发的新市场,以后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星巴克旺旺,商业不忘文化,也算是软实力的呈现。
我来这里太对了,心情又好了,我最近常有的幸福感又回来了。你看,世面多热闹,年轻人多好看,加上各国友人、游客,多国际都会!更何况大家都在消费,刺激内需,贡献社会。记得几个月前,有个在社科院研究农村文化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外甥女放寒假从兰州来北京玩,住她家,问想去哪里,外甥女说想去Y三买衣服,那朋友打电话问我:什么叫Y三?这书呆子这真是的,不会上网去查一下?Y三开始的时候,是阿迪达斯与日本的山本耀司合作的新时装产品品牌,Y是耀司,三大概是指阿迪达斯的招牌性三斜条设计,牌子在中国做得很火,据说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而它在北京的旗舰店,正是在我的眼前,太古村星巴克旺旺的侧对面。记得它在零八年奥运前开幕的时候,只占这家阿迪达斯五层总店在四楼的三分之一店面,现在整个地面一层都属于Y三。当然,阿迪达斯在太古村也扩充了地盘,占了原来耐克的楼,这些都是在李宁和阿迪达斯两家合并重组以后的事了,要谢就谢中国政府的新政策,凡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都要含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中国资本,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则享有更多优惠政策,然后想在上海挂牌上市又必须如何如何,细节我忘了,总之不符合条件的外国品牌要等国家商务部特批,拿不到特批就请退出十三亿五千万人的中国市场。
我们在台湾、香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以前总认为一个地方要发达起来,是要靠出口,靠节衣缩食小富由俭的累计第一桶金。现在,我们才知道内需和消费的重要。中国人肯花钱,救不了全世界也至少可以成就自己。中国就凭这一点成功的转轨了,虽然内部消费在这些年间由百分之三十五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就再上不去,不过,从方方面面看,还是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