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很抱歉那天让我空等。公安局和校党总支找他去谈话,说他家里常有聚会,公安局不相信他们是在读书,认为是在组织反动集团,散布资产阶级自由 化思潮。学校方面对此事很害怕,有可能开除他的教职。训话结束后,他赶去约会地点找我,我已不在。此后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公安局找去调查,再不敢上他家。
汽车从我们身边驶过,尘土直喷到脸上,我们也未躲,各自心里搁着心事。不知走了多少站路,才发现我们是朝西面走。
“看来我们得吃点东西。”他不由分说,把我带进一家离街面较远的小馆子,三张桌子都空着,我们在靠窗的一个桌子前坐下后。坐着等菜时,他问,“怎么啦,还在生气?”
我说:“开除回家,你怎么办?”
“重新当工人呗,”他笑笑说。“做工是我的老本行。”
两碗绿豆稀饭,一碟泡菜,一盘凉拌藤藤菜端了上来。他又叫了五加皮酒,说是他在修缮队做零时工时,从房顶上摔下来弄坏了腰,多少年了,腰痛还是 没好,喝了酒,就觉得肌肉松驰多了。他让我喝洒,我迟疑了一下。我以前从没有喝过酒,只在逢年过节时,在父亲杯子上呷一口,极不喜欢那刺鼻的味道。而这会 儿, 历史 老师正在苦恼中,我得让他高兴。我拿起酒盅,喝了一口,发现没有自己以前想象的那么讨厌,一点儿也不扎喉咙,很香。
“你喜欢,”他说。
我笑了。
我说起了我家里的事,1947年我母亲与父亲的相遇,1949年这座城市被共产党攻陷前后的事,我复制着当年的衣着,当年的天气,当年的石阶和江水。他关切地听着,让我说下去。但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给我再要了一碗绿豆稀饭。
看到他的眼光,我忽然觉得自己很自私,我不倦地把自己的痛苦统统扔给他,而一点也没想到他。
“你灾荒年是怎么活过来的?”我问,停了吃饭。
他笑笑说,“恐怕每个家庭都差不多,恐怕每个家庭又都不一样-对每个人来说,很不一样。”
他说想照这样的思路往下写,写成一本书,想写他对生活和命运的感受。大姐也这么说过,大姐想写她自己,那是发泄,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诉怨。他 说,他想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北京有一些写作的青年人,也正在走一条新路子,作品贴在大街的墙上,油印成小刊物叫《今天》,但是被禁了。公安局给他们的 读书会施加压力,也就是这个背景。他就是写了,也不想发表,不到时候。
我把酒盅推到他面前,他推了回来,我握在手里。刚才听他说要写书,我的心一下子被牵得远远的。
“别怕,不会喝醉的。”他看着我说。
我把酒盅推了回去,说,“还是你喝吧。”
“你喝一口,就全归我了。”
我于是喝了一口,接着又喝了一口。我觉得脸红了起来,记忆力出奇地好,口才也出奇地好,一个结巴也未打。我说到我出生前家里亲人因饥饿而死,也说到大姐几次大吵大闹离婚。我猜想,她想借换个男人换一种生活。
历史 老师接过我的话说,你大姐用耗尽自己生命力的方式,对付一个强大的社会,她改变不了命运。
这个社会,既得利益阶层组成一个统治集团,一个新的特权阶级。我们只想一个多余的茅坑,当干部的,不管小官还是大官,他们有自己专用的抽水马 桶、浴室、电话、佣人、奶妈。饥饿时期哪听说饿死过一个干部?这些人的第一条准则是巩固特权集团的共同利益,并且传给自己的子女;第二条是在这集团中往上 爬。这第二条经常与第一条经常产生矛盾,由此闹出祸及老百姓的政治变乱。
有两个文革。第一个文革是干部们互整,不被人整倒,也会整别人。既然吃政治这碗饭,就得手拎着脑袋瓜,既然享受特权,就得冒被整的风险。有什么 可抱怨的?本来这就是他们选择的。不管是当事者,或是当事者的后代们,现在如何愤恨写文字控诉文革,受造反派迫害,太可笑了。另一个文革是老百姓的文革, 他们借毛主席在党内与刘少奇等人抢权的机会,做了造反派来发泄报复。但是造反派在69年就挨整,整了十一年。
我不眨眼地盯着 历史 老师,他说得激动起来,手在桌子和胸前划着。第一次听他说这么长的话,好象他也并不在乎我是否听得懂,也不问我是否同意。我感觉他的神情有点可怜,他比我有知识有学问,但也一样苦闷需要人理解。在感情的需求上,我们是对等的。
小酒瓶早见底,酒盅里还留有少许酒, 历史 老师不时拿着,不时放下,举棋不定。他笑他自己,说他是第一次和除他妻子之外的女性,在外面吃饭,平日一人在家吃饭,就更简单。他的脸,不知是喝了酒发红,还是点出这件事令他害羞。我只看进进出出的店主,另外二张桌子坐了人。
小馆子里仍很清静,窗外太阳正徐徐往山下沉,大概只有五六点来钟。店主用一把蒲扇在煽凉一锅新做的稀饭,可能七八点时,来吃饭的人会多些。
他第一次提妻子,一句带过。我听 别的 老师说过,他妻子在一所小学工作,做办事员,不教书,女儿只有七岁,就在妻子的学校上学。好象都不在南岸,在另一个偏远的郊区。他想告诉我他家里经常没有别人,我知道他的暗示,可我没有接他的茬。
“你的眼睛能代你说话。”他说这话时,声音很快,“你藏不住,你的思想,包括你每个小小的念头,你的眼睛都告诉了我。”
对此,我摇了摇头。
你知道吗?我在心里对他说:我唯独藏起了我的孤独,我拒人千里之外,我绝望的需要总想把自己交付给一个人。但是我不能让我的眼睛说出这种渴望,我怕它们泄露我的内心,以致我不能与你的眼睛对视。
3
他们兄弟俩:弟弟略高,哥哥略矮,二人的面貌都略带点忧伤。父亲病亡后,母亲辛辛苦苦把他们带大,他们相差四岁,形影难离。文革开始,造反了,他们 先是在家操练毛主席语录,用语录辩论。然后他们走出家,都做了造反派的活跃分子、笔杆子,造反派分裂后二人却莫明其妙地参加了对立的二派。
这样的事,在这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算不了什么稀奇。在1966年,在1967年和1968年,连在家糊布壳剪鞋样的老太婆,都能倒背如流好多段伟大领袖或伟大副统帅的教导,讲出让人哑口无言的革命道理,家里人经常分属几派,拍桌子踢门大吵。
很快就出现军人拉一派打一派的局面,军内各派借文革互相清算。“八一五”一派有驻守重庆的54军在后面支持。后来派驻重庆的53军,支持“反倒 底”。人们这才发现这城市有那么多巨型国家军工厂,现在被不同派控制,这城市成为文革武斗全国第一战场。各个制向点、交通要道、江上山上高音喇叭日夜狂 吼,经常夜里戒严。在1967年上半年开始动刀动棍,7 月就真枪真炮地打起来。
那时,两江三岸几乎每家床底下的杂物都被拉出来,床底放上席子。床上不睡人,堆放着棉被,叠放所有的枕头。每家都以为如此,可防随时从江上和对 岸射飞来的子弹和炮弹。许多人家备有杠子、钢钎。抗战时期防备日本飞机空袭,在山坡上挖的防空洞,因为是石洞,保存之好,可能世界第一。七十年代为了准备 打核战争,又加深加固,再挖凿一批,城市的内脏早就象蜂窝,到处是一个个相连或不相连的洞穴。离防空洞近的,一条街的人都去防空洞躲藏。每天天未黑尽,不 管天有多热,都赶紧闭掉大门,用杠子顶住门,各自把钢钎剪刀菜刀等自卫家伙,备在方便的暗处,早早熄了灯。
医学院谢家湾有一夜武斗,机枪架着射击,坦克也开出来打。谁也没见过那阵势,特别是中学生大学生,慌乱中不择路奔跑,翻墙的人太多,墙随着人倒,压死的人不比打死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