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брать главу

  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此時善聲遍滿天下。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后妃國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無論大小尊卑, 俱詣寺听講。當有菩薩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陸正會,以一七繼七七,可矣了。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 听他講的是那一門經法。”兩人隨投寺里。正是有緣得遇舊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入到寺里觀看,真個是天朝大國,果胜裟婆,賽過祇園舍衛,也不亞上剎招提。 那一派仙音響亮,佛號喧嘩。這菩薩直至多寶台邊,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詩曰:万象澄明絕點埃,大典玄奘坐高台。超生孤魂暗中到,听法高流市上來。施物應机 心路遠,出生隨意藏門開。對看講出無量法,老幼人人放喜怀。又詩曰:因游法界講堂中,逢見相知不俗同。盡說目前千万事,又談塵劫許多功。法云容曳舒群岳, 教网張羅滿太空。檢點人生歸善念,紛紛天雨落花紅。那法師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菩薩近前來,拍 著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么?”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 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 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游僧,扯下來亂說胡話。”王令擒來,只見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后法堂。見了太 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道:“正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听講, 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与我法師亂講,扰亂經堂,誤我佛事?”菩薩道:

  “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坏。”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么?”

  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木叉惠岸,執著棍,抖擻精神。

  喜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賈,無一人不拜禱道:“好菩薩!好菩薩!”有詞為證,但見那: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九霄華漢里,現出女真人。那菩薩,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舖,放金光,生銳气的垂珠纓絡;

  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挂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珮;腰間系一條冰蚕絲,織金邊,登彩 云,促瑤海的錦繡絨裙;面前又領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洒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 柳。玉環穿繡扣,金蓮足下深。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喜的個唐太宗,忘了江山;愛的那文武官,失卻朝禮;

  蓋眾多人,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太宗即傳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真象。旨意一聲,選出個圖神寫圣遠見高明的吳道子,此人即后圖功臣于凌煙 閣者。當時展開妙筆,圖寫真形。那菩薩祥云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金光。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几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禮上大 唐 君,西 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

  “且收胜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旁邊閃 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愿效犬馬之勞,与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 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圣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 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唐王 甚喜,即命回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

  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与几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愿上西天,實否?”玄奘道:“是實。”

  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 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又道:“徒弟們,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里松枝頭向東,我即回 來;不然,斷不回矣。”眾徒將此言切切而記。   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有欽天監奏曰:“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唐王大喜。又見黃門官奏道: “御弟法師朝門外候旨。”隨即宣上寶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駔的 馬一匹,送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玄奘大喜,即便謝了恩,領了物事,更無留滯之意。唐王排駕,与多官同送至關外,只見那洪福寺僧与諸徒將玄奘的冬夏 衣服,俱送在關外相等。唐王見了,先教收拾行囊馬匹,然后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又問曰:“御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太宗 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几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 酒:宁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万兩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唐王駕回。畢竟不知此去何如,且听下回分解。